欢迎访问login_杏鑫平台_杏鑫共创美好未来!
热线电话:400-123-4567
热门关键词: 仪表管件| 仪表阀门| 管路配件|

关于提高审计报告撰写质量的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24-10-18 04:29:23      发布人:小编  浏览量:

  作为审计成果的直接载体,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就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判断的书面文件。除应满足公文起草的基本要求外,还需根据其专业特点,结合审计事项的专业性进行综合考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笔者认为,提高审计报告撰写质量应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公文写作重视理据性和功用性,体现的是抽象思维,行文目标是为了达到某种实际目的,具有直接应用价值。好的公文应该格式规范、内容严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语言准确、庄重得体,遣词造句合乎逻辑,妥帖、周全、无歧义。因此,好的审计报告应将上述要求作为撰写行文的基本标准,具体可从结构、内容和撰写者定位三个方面加以把握。

  从结构上看,审计报告是总分式的反映审计结论的结果性文书,应按照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反映问题的严重情况进行权衡排序,特别是对总体情况进行描述时,应对描述内容按重要性原则和反映问题领域排序,并和问题部分的反映顺序对应,对应关系应清晰明了。

  从内容上看,过好政策关、内容关、形式关十分必要。政策关就是要吃准吃透政策,同志在《关于情况的通报》中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公文是为政策服务的,审计报告也不例外。内容关就是要确保“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写实不写虚。形式关就是要坚持“工匠精神”,注重全篇布局及语句语序,提升阅读美感。

  从撰写者定位看,应注重把握三重角色,学会换位思考。当好“学生”,动笔前加强学习研究,熟悉和掌握证据资料,初稿起草完成后,应广泛征求意见。当好“领导”,坚持从大局、全局出发去思考问题,综合考量。当好“谏臣”,提出针对性和可行性强的建议对策,坚持实事求是,秉公办文办事。

  审计报告应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看问题应辩证客观,坚持严格依法、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能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一是审计报告反映的内容应和审计对象相关,反映的事项涉及的范围符合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的要求。二是问题描述逻辑链条完整、要素齐全,有违法违规点,有违法违规事实,有客观后果(如形成损失、产生风险等),违法违规事实与客观后果有因果联系,责任界定清晰明了。三是尺度统一,共性问题统一处理,确保同类同质问题定性保持一致,处理处罚力度及定性运用法规一致。四是撰写过程留痕,严格落实各环节责任。

  审计报告撰写中的常见问题,从报告内容、结构上来讲,主要有以下四类,撰写中应加以规避。一是审计评价部分,主要有审计评价与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内容存在差异,审计评价引用未经核实的数据,审计评价反映的事实和报告反映的问题存在矛盾,审计评价的内容超越审计权限等。二是审计问题部分,主要有审计事实不清楚、要素不完整、表述不准确、语言不精炼,以及同类情况缺乏汇总归纳等问题。三是审计定性部分,主要有:审计定性与事实不对应,缺乏证据支撑;没有违法违规点,找不到适用法规;定性不准或不够客观恰当;未合理采纳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违规点较多,违规点反映不完整。四是审计建议部分,主要有建议与反映问题缺乏针对性,建议与中央要求和改革方向趋同性较弱,建议简单泛化,指导性操作性不足等。

  审计报告撰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从审计报告内容的证据支撑开始梳理,具体撰写中应针对审计报告的类型、问题描述、定性定责、处理意见、政策建议等进行专业判断和取舍。

  1.针对报告类型,做好谋篇布局,突出主题。如,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主要反映领导干部的遵纪守法、履职尽责情况,侧重于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价,重点在于厘清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政策跟踪审计报告,主要反映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情况,重点在政策措施的分解、贯彻、落实及效果,应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报告区分开来,切忌在反映财政财务收支层面问题时,原因分析不深不透,忽视了政策层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

  2.定性定责标准明确、判断精准,法律法规引用恰当。一是定性定责标准明确且证据完备,特别是单位内部规定,由于“立改废”较为频繁,作为定责定性依据时必须通过取证固化标准,预防定性标准出现偏差。二是定性精准,对一些容易产生多重理解的事项,要谨慎把握、仔细斟酌、认真区分,如存在损失风险还是已形成损失;存在资金结余还是预算执行不力;未召开会议还是未经集体决策;项目产生损失还是决策存在失误。三是定责准确,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具体要准确把握决策程序和决策内容,客观、准确定责,不能简单臆断,如投资项目出现损失,定责时应注意区分是项目决策问题还是项目实施问题,亦或是客观因素及不可抗力造成损失。四是法规引用恰当,所引法规与审计事实要对应,如经营性收费不能对应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行为不能对应民事行为;所引法规对所描述事实有效,应避免使用目前仍未废止但不符合改革方向和精神的法规条款;引用法规要规范,尽量不要将“定义式”条款或处罚条款作为定性依据;处理处罚依据应合规,不能引用非审计机关的处理处罚依据,引用法律法规时应注意例外条款。

  3.问题描述事实清晰,语言转化平实易懂。一是问题描述事实清晰,应坚持从审计证据到审计事实,审计事实到审计定性逻辑思路,逻辑链条要严密,切忌简单粗暴、生搬硬套,如未召开会议,不等于未经集体研究(传签等方式也是集体研究的一种)。二是语言文风应客观平实,坚持写实为主,避免主观笼统,如较高、较低等;行文应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按时间先后顺序梳理各取证间的关系,注意把握证据中的关键细节,注意区分主要事实(违规事实)和次要事实(如可疑资金往来),不能主次颠倒;将专业术语转化为常用语言,如对3C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等专属名词应进行适当转化。

  4.处理意见应依法依规,审计建议应切实可行。一是审计处理意见依法依规,防止出现该处理的不处理,如以加强管理代替处理处罚。二是审计建议切实可行。坚持针对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建议,确保关联性,防止泛泛而谈;坚持鼓励创新、推动改革的思路,以改革方向和精神为指导,促进体制完善;坚持可行性,确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实可行,切忌空话套话;避免处理意见不够明确具体,不具备操作性;避免未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和第三方权益主体形成的法律关系,引发诉讼等。

  5.充分沟通意见,认真仔细校对。一是重视被审计单位意见,通过口头、书面等形式充分沟通意见;客观谨慎地对反馈意见提出的观点进行核实;详尽客观地撰写采纳情况说明,有针对性地逐条写明采纳情况,不能笼统地只写“采纳”或“不采纳”。二是认真仔细校对成稿,坚持“一对二算三读四排版”,对照前后文,核对关联性;计算数字勾稽关系,保证准确性;逐字通读,查找语法错误,切忌一目十行,出于惯性思维将细小错误忽略;检查排版,规范格式,注意报告流转修改中字体、格式的变化,序号连续性问题,避免出现落款格式错误和日期错漏等问题。

  公文撰写者,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还应具有开阔的人文视野。尤其是要有开阔、丰厚、彼此融通的知识积淀,否则很难在公文写作上更上一层。行政知识的宽度最终决定公文撰写者职业生涯的高度。多学习、多思考、多练习,是提升写作质量的重要路径。审计报告撰写亦是如此,提升撰写能力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在审计实践中培养专业精神,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宏观思维、辩证思维和法治思维,做到勤学苦练、持续用力、不断提升。(邓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