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login_杏鑫平台_杏鑫共创美好未来!
热线电话:400-123-4567
热门关键词: 仪表管件| 仪表阀门| 管路配件|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与影响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与影响

 作者:赵振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习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科技进步的前沿,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任务提出的新概念。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理解和把

详细介绍

  作者:赵振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习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科技进步的前沿,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任务提出的新概念。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基本特点、形成逻辑和深刻影响,把创新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无论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还是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新质生产力呈现出颠覆性创新技术驱动、发展质量较高等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拥有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这些产业,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一定意义上,哪个国家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拥有颠覆性技术,拥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哪个国家就更有可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蒸汽机、机械纺纱机等成为当时的颠覆性技术,以这些技术为代表的产业快速发展,促使英国走上世界霸主地位;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美国建立起以电力、石油、化工和汽车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在科技和产业革命中成为领航者和最大获利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巨大机遇,依靠自主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打造新优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更高层次、更加多元的生态产品、文化产品等需求也更为强烈。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是包容了全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水平的跃迁。

  从主体来看,传统生产力大多由传统产业作为承载主体,新质生产力大多由运用新技术的新产业承载。当然,传统产业不一定就是落后产业,经过转型升级后,也能够孕育新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

  从成长性来看,传统生产力成长性较低,增长速度较慢;新质生产力则具有比较高的成长性,增长速度比较快,呈现加速发展趋势。

  从劳动生产率来看,传统生产力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而新质生产力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方面都呈现出更高的水平,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提供的是新产品新服务,或其产品和服务具有更好的新的性能。

  从竞争环境看,形成传统生产力的产业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竞争比较激烈,利润率也相对较低;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兴产业属于新赛道,进入的技术门槛比较高,竞争相对较小,利润率相对较高。

  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看,传统生产力所在的产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产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更高,能够开发和利用更多的生产要素。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新兴产业是动态发展的。与以往的新兴产业相比,当今时代,科技创新能够催生出更多新产业,覆盖领域也更加广泛。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新兴产业覆盖领域主要是纺织、煤炭等行业;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新兴产业更多地体现在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领域;第三次产业革命时期,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领域。当前,新兴产业则涉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覆盖领域越来越广,能够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的技术有一个从研发到推广应用的不断成熟的过程,新兴产业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壮大的成长过程。

  新兴产业来自于先进技术。先进技术来自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无论是科学发现还是技术发明,都离不开人才、平台、资金。人才的培养依赖各类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这就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要注重激发人才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需要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重视基础研究,着力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着眼于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果,围绕重大现实问题集中攻关。培养人才还需要平台,没有一流的实验平台就难以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并产生一流的科研成果。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一流的科研成果需要一流的实验室作为支撑,要围绕重大战略需求,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区域战略需求和现实问题,建设区域综合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教学和科研需求,建设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重点实验室。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资金支持。同时,要构建有利于激发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机制,鼓励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要有宽容失败的机制,特别是对于一些研发周期很长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需要保持战略耐心。

  形成新质生产力除了技术因素外,制度因素也尤为重要。生产力总是要向前进步的,而且并不是匀速地发展,有时发展快,有时发展慢;世界各国也不是以相同的速度发展的,有的国家发展快,有的国家发展慢。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在一些领域由过去的跟跑,越来越多地转变为并跑和领跑。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持续提高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

  具体来看,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有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生态和机制。科技成果还不是现实生产力,需要构建转化机制,加快建设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要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着力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

  此外,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有效市场也需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体现在通过市场配置生产要素、市场定价提升效率和效益,有为政府体现在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用好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攻克难关,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不是一般性的科技创新,而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创新。这些重大科技创新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进而为经济社会带来深刻而持久的变革。

  从经济层面上看,能够带来显著的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效率变革不是单个生产要素的效率提高,而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其所产生的动力变革来自于科技创新这一核心推动力,通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国或地区拥有的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以及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地位。

  从社会层面上看,能够带来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首先,新质生产力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特别是重体力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环境,有效缩短了劳动时间。其次,新质生产力所提供的新产品、新服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改善了生活质量。再次,从长期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技术进步会使脑力劳动增加,并促使更多的劳动者从事研发、服务等工作。还要看到,新技术的应用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给人们带来极大便捷,但也有泄露个人隐私等风险,客观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则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