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国内资讯 正文
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国际国内天然气供应价高量紧,疫情等因素导致国内天然气终端消费市场出现历史上首次表观消费量绝对值下降,各地方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政策执行情况参差不齐,老旧管道改造等安全支出大增,在以上因素综合作用下,城燃行业遇到了
2023年至2024年8月,城燃行业整体走出低谷期,呈现出诸多新发展态势,笔者简要概括为以下六大特点。
国家发改委口径的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022年是3663亿方,同比下降约2%;2023年是3945亿方,同比增长8%;2024年1-6月是2138亿方,同比增长10.1%,天然气终端消费市场自2023年开始明显恢复,进入正常增速期。
终端消费市场快速恢复的最直接也是最大影响因素是国际国内天然气价格自2023年以来进入下行通道,终端市场实际承受气价明显较2022年回落。我国实体经济逐步企稳回升拉动终端天然气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2023年以来,大部分地方政府出台或更新了本地的价格联动政策,旨在及时将上游价格变动传导至终端消费市场。
受益于价格联动政策的落地,2023年以来,城燃行业销气价差整体回升,净利润等效益指标逐步走出低谷,呈向好态势。以上市城燃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五大城燃的销气价差大体都从2022年的0.4元/方左右回升至2023年的0.5元/方左右;在沪深港三地证券市场上市的37家城燃公司,净利润,有33家盈利,仅有4家是亏损状态,净利润增速,有26家是正增长,有11家同比下降。
自2021年“6.13事故”以来,城燃行业安全管理压力一直严峻。2023年6月21日宁夏银川燃气爆炸事故、2024年3月13日河北廊坊三河市燕郊爆炸事故等时有发生。
国家政策层面,2022年国务院发布了《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2024年在全国范围开展城燃管道等设施“带病运行”专项治理行动。各省级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城燃安全专项治理行动计划、老旧管道改造行动计划、“带病运行”专项治理行动等诸多安全治理政策。
国家高度重视城燃行业安全管理工作,从长远看,一定是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但在短期内,对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压力大增。
2024年4月初,发起于重庆的“燃气计量风波”,短时间形成非常大的舆论影响,迅速蔓延至全国,成都等城市的居民用户质疑燃气费计量问题的声音也随之高涨。
根据重庆市政府专项调查组4月19日公布的调查结果,当地城燃公司主要存在6个方面的问题:错抄和违规估抄、燃气计费周期混乱、价格政策执行不到位、换表工作组织无序、工作力量严重不足、部分燃气企业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同时,调查报告也明确回应了广大燃气用户质疑最多的问题:尚未发现燃气表计量和质量、燃气质量、通过远程操控改变燃气表计量等问题。
调查报告公布的6方面问题,从城燃公司内部管理职能划分角度看,大部分属于客户服务职能。重庆的“燃气计量风波”,对于整个城燃行业都是一个重大警醒,提醒城燃公司们要深刻认识到在自媒体时代的客户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水准,真正做到“以客为尊”,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及时解决客户的各类合理质疑,才能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促进行业和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城燃行业特许经营模式,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总体看,极大地促进了城燃行业的发展,也为自来水、供热等其他公用事业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物。
随着行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也在不断完善和修订特许经营相关政策。202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2024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发布了最新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2024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特许经营协议(编制)范本(2024年试行版)》。以上政策文件都明确提出特许经营期限为“40年”,比之前同类政策规定的30年多了10年。
总体看,国家对城燃等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权管理日益规范,具体的管理办法、协议范本,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符合最新的行业发展环境,对各级地方政府具体实施特许经营项目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指引和要求,既保障了特许经营企业的权利,也明确了特许经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促进城燃公司等特许经营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自2020年浙江省城燃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一城一企”的概念后,陆续有其他地方政府也提出同名或类似概念,特别是进入2024年,山西晋城、河南平顶山等地出台了有明确时间要求和工作计划的加快当地城燃公司整合的政策。
在城燃特许经营模式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如:一个城市有多家合法合规的城燃公司,甚至在个别地方城燃公司间的经营区域划分不清晰,产生法律纠纷,不利于当地安全稳定供气。
纵观各地“一城一企”政策,出发点都是好的:从提升当地城燃安全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在政府推动下,由大中型、管理规范的城燃公司整合当地其他城燃公司,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管理。
但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城燃项目投资并购或合并整合,往往都涉及到大额的资产或股权交易、涉及到国资/民企/外资等多元投资主体。从上世纪90年开始,在交易各方自发自愿的前提下,城燃项目投资并购市场已逐渐成熟。在整合周期上,从交易各方有初步意向,到完成项目尽职调查、签署并购/合资协议、再到完成股权交割和运营交割等全套流程,最快也要半年以上,整个周期在1-2年是正常状态。
现在,如果地方政府主导,提出明确的时间表,要求当地各城燃公司间加快整合,可能反倒会有“欲速则不达”的效果。况且,各地“一城一企”政策本身都在开篇明确提出要坚持“合法合规、市场化”的整合原则。市场化整合,那就可能会出现整合各方对整合条件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一城一企”还是难以实现。笔者认为,城燃公司规模化、规范化经营这个大方向肯定是对的,但对于企业间的合并整合、股权交易这类纯市场行为,地方政府不宜介入过深过细,不宜提出明确的时间表,只需在政策方面支持鼓励即可。